目前分類:喜穫鱗兒 (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百年老店.益生堂中西藥局「傳承四代中西藥舖 守護安平百餘年」從楊老壽先生在西元1882年創立「益生堂」算起,歷經了清末、日據、台灣光復,至今已經有百餘年的歷史。而第二代中醫師楊大笨先生打造「中西藥舖」,其守護健康的形象,更是深深落印在安平人的心中。目前延平老街內的「益生堂」,仍由第三代楊振溪先生經營,第四代在安平路上開設「益生堂中西藥局」,由兩代共同執業經營。一脈相傳的「益生堂」,目前已經傳承到第四代,除了持守正統中藥,更積極研發中藥藥膳食補、中藥特製蜜餞、季節性茶飲配方等,使傳統中藥店蛻變成現代化事業。益生堂一隅~中藥櫃古色古香的檜木,具質感的中藥櫃,有著古樸又傳統的風格。除了獨家配方的加味四物、加味十全大補湯等,以及藥膳食補系列,也能自行拿著藥單來抓藥,或者是順便向藥師諮詢病理、藥性,了解烹煮、服用的方法。中藥漢方養生蜜餞「益生堂」的漢方蜜餞,是以新鮮水果加上自行研發的中藥配方,遵古法製,以人工的方式精心調配製作。不僅衛生、健康吃得到,在口味上也都獨樹一格。中藥藥膳食補配方流傳百年的中藥藥膳,人蔘藥膳、冬令藥膳、人蔘養生飲品、膠原蛋白珍珠粉及敷臉粉、祖傳古早味糙米巴蔘四神粉、薏仁巴蔘粉,另針對大眾喜愛的口味,以優質中藥材搭配出多種好口味的藥膳配方。益生堂一隅~西藥部安平旅遊途中,難免會遇到身體不適的情況,暈車、頭痛或胃痛,雖然不是嚴重到需要看醫生,但是對於整趟旅程一定是會大受影響,這時可以來「益生堂」購買便利藥,以減緩旅途上的不適。口味繁多的漢方蜜餞價位50元的漢方蜜餞,有著多種口味可以選擇。不論是薄荷金桔檸檬、化核梅、陳皮果、漢方蜜芒果、漢方楊桃干、黑糖鳳梨、漢方桑椹、人蔘高麗梅,都是以天然的漢方煉製。還有佳節禮盒,逢年過節,平時送禮的好選擇!獨特的花茶系列飲品歡迎到「益生堂」找找自己的專屬飲品,自己動手沖泡喔!羅漢果失聲茶、菊花四味茶、薄荷檸檬茶、薰衣草茉莉花茶、玫瑰香茶、蘋果花茶、八寶茶。清香四溢,令人讚不絕口的好茶!店家資訊「益生堂中西藥局」榮獲九十三年度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稽核,評鑑為優良藥局!【營業時間】10:00am~10:00pm【特製漢方蜜餞】 ◆每包五十元 化核梅  陳皮果  鹹葡萄  淡甘梅  小紅莓  紫蘇梅 芭樂干  鳳梨干  餐後梅  枸杞梅  蜜草莓  辣橄欖  辣梅 茉莉蜜棗 玫瑰蜜棗 玫瑰花梅 漢方桑椹 特製桑椹 肉桂橄欖 人蔘高麗梅 漢方蜜楊桃 漢方楊桃乾  漢方芒果乾  人蔘青芒果 黑糖青芒果 黑糖鳳梨干 漢方蜜芒果 漢方甘草橄欖 薄荷金桔檸檬 珠貝金桔檸檬 ◆每包一百元 仙棗梅【外帶拌手禮盒】 蜜餞禮盒(6入)300元 (7入)350元 ※竭誠歡迎公司行號、學校社團、家族好友、遊覽車等團體訂購【人蔘藥膳系列】 人蔘湯(雞、豬心)   人蔘四物雞湯 人蔘八珍雞湯  人蔘元氣湯 人蔘筋骨藥膳(雞、排骨)人蔘十全蟳湯 四神人蔘湯   人蔘燒酒雞 人蔘薑母鴨       人蔘養顏藥膳 當歸人蔘羊肉湯 【人蔘養生飲品系列】 八寶人蔘茶 人蔘龍眼茶 生脈飲 雪蛤紅棗甘杞湯 百合雪蛤湯 雪蛤珠貝湯【祖傳古早味系列】 糙米粉加巴蔘、四神粉  炒薏仁粉加巴蔘粉【膠原蛋白系列】 膠原蛋白珍珠粉  膠原蛋白敷臉粉【藥膳食補】 人蔘元氣湯 十全大補湯 四神巴蔘湯 當歸羊肉湯 紅燒牛肉湯 何首烏雞  龍眼干茶  金線蓮雞  薑母鴨、鴨 燒酒雞、蝦 四物雞 梅子雞 肉骨茶 八寶茶【花茶系列飲品】 蔘鬚生脈飲茶 薰衣草茉莉茶 白木耳蓮子湯 酸梅湯 陳菊茶 薄荷檸檬茶 菊花四味茶 蘋果花茶 玫瑰花茶 羅漢果茶 茉莉花茶【訂購方式】 *訂購專線 (06)220-9336  訂單傳真(06)224-6658  *轉帳 郵局代號:700 帳號:0031040 0351197 戶名:楊文豪 *配送方式:委由宅配通方式配送,貨到付款,1000元以上(限本島)免運費。       配送若有延誤送達時間,請與「益生堂」聯絡。 *送達時間:最快於訂貨之隔天出貨,出貨之隔天到貨;實際到貨日請由工作人員為您安排。 *保存方法:所有產品皆須冷藏,並儘速使用完畢。【交通指南】 台南車站-中山路-民生綠園-民生路-安平路-益生堂。【更多資訊】 益生堂的網站 益生堂的拍賣場營業地址:台南市安平區安平路646號營業電話:06-2209336 傳真號碼:06-2246658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zd0000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頓悟小故事故事很短,卻是短而有力,一針見血。 幽默 一位夫人打電話給建築師,說每當火車經過時,她的睡床就會搖動。 ”這簡直是無稽之談!”建築師回答說, ”我來看看。” 建築師到達後,夫人建議他躺在床上,體會一下火車經過時的感覺。 建築師剛上床躺下,夫人的丈夫就回來了。 他見此情形,便厲聲喝問:”你躺在我妻子的床上幹什麼?” 建築師戰戰兢兢地回答:”我說是在等火車,你會相信嗎?” 【頓悟】有些話是真的,卻聽上去很假;有些話是假的,卻令人無庸置疑。 引誘 英國紳士與法國女人同乘一個包廂,女人想引誘這個英國人,她脫衣躺下後就抱怨身上發冷。 先生把自己的被子給了她,她還是不停地說冷。 ”我還能怎麼幫助你呢?”先生沮喪地問道。 ”我小時候媽媽總是用自己的身體給我取暖。” ”小姐,這我就愛莫能助了。我總不能跳下火車去找你的媽媽吧? ” 【頓悟】善解風情的男人是好男人,不解風情的男人更是好男人。 調羹 麥克走進餐館,點了一份湯,服務員馬上給他端了上來。 服務員剛走開,麥克就嚷嚷起來:”對不起,這湯我沒法喝。” 服務員重新給他上了一個湯,他還是說:”對不起,這湯我沒法喝。” 服務員只好叫來經理。 經理畢恭畢敬地朝麥克點點頭,說:”先生,這道菜是本店最拿手的,深受顧客歡 迎,難道您……” ”我是說,調羹在哪里呢?” 【頓悟】有錯就改,當然是件好事。但我們常常卻改掉正確的,留下錯誤的,結果是錯上加錯。 穿錯 飯廳內,一個異常謙恭的人膽怯地碰了碰另一個顧客,那人正在穿一件大衣。 ”對不起,請問您是不是皮埃爾先生?” ”不,我不是。” 那人回答。 ”啊,”他舒了一口氣,”那我沒弄錯,我就是他,您穿了他的大衣。” 【頓悟】要做到理直氣壯,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理直的人,往往低聲下氣;而理歪的人,卻是氣壯如牛。 回電 一個蘇格蘭人去倫敦,想順便探望一位老朋友,但卻忘了他的住址, 於是給家父發了一份電報:”您知道托馬的住址嗎?速告!” 當天,他就收到一份加急回電:”知道。” 【頓悟】當我們終於找到最正確的答案時,卻發現它是最無用的。 傷心故事 傷心故事有三個人到紐約度假。他們在一座高層賓館的第45層訂了一個套房。 一天晚上,大樓電梯出現故障,服務員安排他們在大廳過夜。 他們商量後,決定徒步走回房間,並約定輪流說笑話、唱歌和講故事,以減輕登樓的勞累。 笑話講了,歌也唱了,好不容易爬到第34層,大家都感覺精疲力竭。 ”好吧,彼德,你來講個幽默故事吧。” 彼德說:”故事不長,卻令人傷心至極:我把房間的鑰匙忘在大廳了。” 【頓悟】我們痛苦,所以幽默;我們幽默,所以快樂。 幫忙 在郵局大廳內,一位老太太走到一個中年人跟前,客氣地說:”先生,請幫我在明信片上寫上地址好嗎?” ”當然可以。”中年人按老人的要求做了。 ”謝謝!” 老太太又說:”再幫我寫上一小段話,好嗎?” ”好吧。” 中年人照老太太的話寫好後,微笑著問道:”還有什麼要幫忙的嗎?” ”嗯,還有一件小事。” 老太太看著明信片說,”幫我在下面再加一句:字跡潦草, 敬請原諒。” 【頓悟】你若不肯幫忙,人家會恨你一個星期;如果幫得不夠完美,就會恨你一輩子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zd0000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越南版瑤瑤 Elly Tran Ha ( 關於網路很夯的女孩 ) 越南版瑤瑤 ( 關於網路很夯的女孩 ) 王醫師說: 爆乳不一定快樂 王醫師告訴我們總是有少數的女孩跑去門診說要瘦胸部因為她們抱怨爆乳很難買衣服爆乳很沉重爆乳會下垂爆乳會皮膚濕疹~~~~~~~~~~所以王老師只好不斷想辦法幫她們縮胸分藥物與手術兩種最新的還有侵入性雷射溶脂與非侵入性超音波溶脂~~~~~~~~~~.

zd0000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16 振奮~体重 61.2 降了~降了~体脂肪 37 降了~降了~BMI值 23.9 降了~降了~目標1. 多喝水 每天2500 c.c 早上起床500 c.c 餐前至少250 c.c :早:400 cc all day 2500目標2.每天攝取 1200 k早:全麥麵包 234k 薏仁漿 150k=384k 糖果=30k午: 小米沙拉98k 橄欖油45k 玉米筍 10k 綠花椰菜15k 紅豆薏仁100K=268k櫻桃20顆 50k 咖啡1杯加奶精26k晚:鹹稀飯 250k 豆腐乳 20k =270k1028k目標3.每天運動10-30 min:走路20min今天有吃B+C昨天很辛苦,全身好沉重,頭又昏,只好補充多一點熱量,還好沒爆~呵~~今天早上起來,開心ㄋ~~ 維持在61,帶了點精油,想去做腳底按摩舒緩一下身体的不適,順便促進新陳代謝,可是...不能做... Orz....早上賣薏仁漿時,被同事笑是浪費鬼,說自己打又便宜,甜度又可以控制....好啦~其實我很想試十縠米漿,放假再試囉.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zd0000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15 昏昏沉沉的一天体重 61.8 YA~又重回61了 這回一定要守住体脂肪 38.5BMI值 24.5目標1. 多喝水 每天2500 c.c 早上起床500 c.c 餐前至少250 c.c :早:150 cc all day 2000目標2.每天攝取 1200 k早:全麥貝果164k 豆漿 216k=380k優格=40k午:全麥貝果164k 二口噁心的番茄湯 (太噁了 還是不要喝的好.)30k =194k 就是這個啦~難喝~噁~糖果=30k脫脂奶+阿華田 100k奶茶 25k (1/2包糖 一球奶精)晚:白飯1/3碗 95k 豆腐乳 20k 櫻桃30顆 120k =235k1004k目標3.每天運動10-30 min:今天有吃B今天~算是到了減肥第一個月的瓶頸,所以會辛苦一點,要注意補充B 和蛋白質腳水腫的嚴重,在想要不要去做一下腳底按摩???發現~越來越習慣喝水,反倒喝了甜的會感覺不舒服,.

zd0000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暫時休格打拼去!其實開始使用部落格並沒有多久的時間,但對於能在網上遇到那麼多的朋友真的很開心!長時間下來,薰媽咪常常工作進度會擔誤…因為本身是在跑業務的,時間還算自由!可是有時會為了多看〝一下〞部落格而減少了找客戶的時間…我知道是我自己不對…不該本末倒置…可是又對很多的網友們很不好意思…忙時可能會很長時間無法上部落格…自己會很在意各方面的表現…所以…在百般考量下,薰媽咪決定暫時休格一陣子…專心的為工作打拼去!想好好衝刺一下…待他日成功之時,便是我重返部落格之日啊!希望很快能再回來這個我真的很愛的地方…謝謝大家這段時間的〝照顧〞!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zd0000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堪欽慈誠羅珠仁波切 講授 今天講一個比較簡單的題目,叫《佛教徒的生活模式》。內容雖然簡單,但對修行人來說還是很重要。作為一個佛教徒,究竟該怎麼樣生活,釋迦牟尼佛早就給我們制訂了一個模式,作為佛陀的後學者,無論在家人還是出家人,都應該遵循這個共同的生活模式。如果按照這套模式去生活,人生就會很有意義,此生也不會很痛苦,這就是佛教徒的生活模式。 一、不墮兩邊 那是什麼樣的生活模式呢?釋迦牟尼佛在律藏裡面對出家人說:生活不能墮兩邊,也就是陷入兩個極端。 中觀也提到兩個邊,是指常見和斷見。生活的兩個邊,是指太艱苦和不知滿足的兩種生活方式。 太艱苦的生活,就是故意過非常貧窮、非常困窘的生活。當然,這是對一般人而言的,像密勒日巴那樣的少數修行人,貧窮對他們來說不但不是修行的逆緣,反而是修行的順緣,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達到這樣的境界。作為一般的人,如果過得太貧困,經常為了生活考慮太多,操心太多,就沒有時間考慮出離心、菩提心、解脫等等,雖然艱苦生活也許對有些人的出離心生起有一些幫助,但僅僅因為生活艱苦而覺得生活沒有意義,活在人間沒有意義並不是真正的出離心,這種人也不一定會去尋求解脫。真正的出離心,是要尋求解脫。日子過得苦也不一定有出離心,只有精通佛法,並將其融入自心的人,才有可能具備出離心,所以,普通佛教徒的生活不必過得太艱苦,不能故意去過很苦的日子。 很多去過印度的人知道,印度有些外道的生活很艱苦──不穿衣服、不吃飯、不洗澡等等,有各種各樣的戒律,他們認為這樣苦行就會獲得解脫;有些外道非常崇尚五火──四周燃起熊熊大火,再加上空中的烈日。他們認為,修行人應該跳到五火中被焚燒,在肉體燒壞之後,就有可能得到解脫。 「因明」裡面也講過一個外道宗派的觀點,認為精神和肉體都是輪迴的因,其中任何一個受到破壞,都有可能解脫,可以擺脫輪迴。我們一定要清楚,這些都是錯誤的觀點。 佛教認為,眾生流轉輪迴的因不是身體,而是業力,如果業力存在,即使肉體一再地消失、完結也沒有用!因為我們的阿賴耶識上留下了很多以前的習氣,當這些習氣成熟的時候,肉體隨時都會產生。可以這麼說,從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到眾生的肉體,都是阿賴耶識的產物,就像唯物主義所說的精神是大腦的產物一樣,只要阿賴耶識上有業力,再怎麼折磨肉體,也無濟於事,所以,釋迦牟尼佛要求佛教徒不要故意去過艱苦的日子。因為無論多麼艱苦,也只是自己痛苦而已,不可能從中看到解脫的曙光。 不可否認,如果不是不想過好日子,而是因為福報不夠,沒有條件過好日子,那是另外一回事。釋迦牟尼佛不是說學佛的人不能貧窮,必須富裕,不是說窮人不會解脫,或過苦日子的人不會解脫,只是說沒有必要故意去做窮人,不要故意墮入一個邊,故意過貧苦的日子。 假如有些人本來經濟很寬裕,卻誤以為生活富裕就不會解脫,必須吃苦才會解脫。佛就不贊同這些觀點,佛陀認為,哪怕一輩子不吃、不喝、不洗澡,也不能獲得解脫。 順便插一句,有的外道又認為,在恆河裡面洗澡可以獲得解脫。這些都是沒有根據的說法。身體上的污垢,不會使我們流轉輪迴。如果心裡的我執、貪、瞋、癡的煩惱洗不掉,那外表洗得再乾淨,都跟解脫沒有關係;如果真正要洗,也是洗精神上,也即阿賴耶識上面的污垢,只有洗掉這些污垢,我們才會解脫。 不少人看過密勒日巴的傳記,他在山洞裡沒有吃穿,更沒有條件洗澡。還有很多以前藏地的修行人也像他一樣,是在艱難困苦中獲得解脫的。很多人在知道他們的事蹟後,就想當然地認為,想解脫就要過苦日子。 其實,真正的苦行,是要有耐心,有精進心,想方設法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不畏艱險地認真修行,這才是苦行的意義。如果僅僅誤以為不吃、不穿、不講衛生就是苦行,就會解脫,那乞丐豈不是會率先成就了? 佛告訴我們,在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價和不太在乎的前提下,也可以過很富裕或很優雅的生活。 第二個邊,也即第二種極端,是通過付出很多的代價或依靠不正當的手段,不知滿足地享受奢侈生活。 為什麼這是一個邊呢?因為,除了極少數人以外,大多數人必須為奢侈的物質享受付出巨大的代價──時間、體力、腦力,所以佛認為不值得,修行人應該少欲知足。 少欲知足這四個字,是佛給我們制定的一個生活法則和原則。這四個字的內容有很多的層次──對密勒日巴那樣的修行人,對一般的出家人,對普通的在家人,都有不同的解釋。 對一般人來說,少欲知足這四個字並不意味著不能吃好的,不能穿好的,而是說不能太奢侈,應該過平常人的正常生活,該有的不能缺少,但不能欲望太強,以致超過一定的界線。 譬如,有些人認為,穿名牌衣服、開名車、住洋房等等是身份的象徵,高層次的人物就應該如此,這樣在社會上就會很有面子。其實這些都是不需要的,佛說的奢侈就是這些。作為普普通通的凡夫,如果不懂得少欲知足,不知道控制自己的欲望,光是靠外面的物質來滿足自己,是不可能的。因為欲望會沒有盡頭、無休止、無止境地無限膨脹,永遠不會有滿足的時候。不管任何人的身邊,總是會有人超過自己。如果因為不甘落後而去奮鬥,就會沒完沒了,一輩子都在物質追求當中虛度年華,直至生命結束。貪得無厭的下場,就是永遠也不會幸福! 關於這些,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找到很多事例,無論是觀察自己,還是觀察其他人都一樣,所以,少欲知足是很重要的。 二、理應遵循的原則 遠離這兩個邊以後,真正的生活模式是怎麼樣的呢?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環境,生活的標準是不一樣的。佛認為,佛教徒應以自己所處時代的普通生活水平為準繩,既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佛認為這就是真正的正常生活。 這樣一來,我們是不是從此以後就再也不掙錢了呢?可以掙錢,但要掌握好如何看待錢財的問題。無論是自己掙的錢,或者是修學菩薩道的出家人接受別人供養所得的錢,都要知道這些錢不屬於自己,而是屬於眾生,自己只是幫眾生把這些錢管理和分配而已,哪裡需要做善事,就把錢送到哪裡。 如果抱著這種態度,則即使是在家的修行人,也可以去掙超過正常生活水準以外的錢;如果缺乏了這種態度,則無論是出家人接受別人的供養,還是在家人去掙超出標準生活之外的錢,都違背了少欲知足的原則,故而永遠都不會幸福。 三、金錢不是萬能的 按照佛說的去做,生活、金錢都不會給我們的修行帶來違緣;否則,假如不會協調解脫和生活之間的衝突,很多人就會迷惑困擾,掌控好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美國《新聞週刊》曾經提出過一個問題:「金錢與幸福,哪個更重要?」 大家想想,如果讓我們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會怎麼回答。 釋迦牟尼佛早在2500多年前就回答了:幸福才是最重要的,金錢並不重要,僅靠金錢是不可能讓人類滿足並從中獲得幸福和自由的。但大多數人卻認為,沒有金錢,就不會有幸福,金錢是決定幸福的關鍵所在。 當然,除了極少數人以外,一文不名的人當然不會覺得幸福,但是否很有錢就很幸福了呢?不是,金錢絕對不是萬能的! 在一些貧困地區,物質極端匱乏,貧窮的人們與發達的物質生活之間有著很大的距離,人人都想擺脫窮光蛋的生活,都認為如果有錢,就可以解決一切。雖然每個人都知道人死的時候什麼都帶不走,但只是為了在走之前自己過得幸福一點,大家都會拼命地為之奮鬥不息,力圖拉近自己與優裕的物質生活之間的距離。 然而,當真正有一天距離縮短之後,人們的幸福指數並不會隨著物質的發展而增長。比如說,在北歐等很多西方經濟高度發達的地區,國民福利非常好,人們應有盡有,什麼都不缺,但這些國家的自殺率卻異乎尋常地高──據世界衛生組織1994年公布的自殺率得知,芬蘭、瑞士、比利時、丹麥、瑞典等國的自殺率均位於世界前十位。對他們來說,金錢、物質等等就不是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重要了。雖然大家都過著富裕的生活,但很多西方人卻並不快樂幸福。這一切表明,物質財富與幸福快樂之間並不是成正比的。 美國福布斯雜誌曾以美國最富有的四百個人和另外一千多中、低收入者以及窮人為對象做比較調查,讓他們從1到7選出一個數字,1代表「我感覺非常不幸」,而7代表「我感覺非常幸福」。最後的統計結果顯示,超級富翁們的幸福指數是5.8;但是,在過去多年的調查中專家們還發現,居住在寒冷的北格陵蘭島的因紐特人的幸福指數也是5.8;此外,肯尼亞的馬賽人──生活在簡陋骯髒的草棚內,沒有電也沒有自來水的一群遊牧民族,他們的快樂指數同樣為5.8。 美國密歇根州或蘭市或普大學的心理學家大衛.G.邁爾斯(David G.Myers)根據2000年美國人口普查的數據證實,「財富與幸福之間存在著一個有趣的矛盾。邁爾斯發現,自1950年以來,美國人均購買力增長了兩倍。難道由此推算,美國人在2000年時的幸福感就應該是1950年時的3倍嗎?……儘管現在這代人的經濟條件比上一代人好了很多,他們卻沒有感到幸福。事實上,美國年輕一代比他們的長輩更加焦慮。」 美國心理學家瓊.M.圖文齊(Jean M.Twenge)對1953-1993年間所作的269項研究指標進行了大規模分析,以測定當時兒童和大學生的焦慮程度。2000年公布的分析結果表明,20世紀80年代,美國兒童的平均焦慮程度高於20世紀50年代的兒童精神病患者。 英國未來基金會的邁克爾.威爾莫特和威廉.納爾遜在《複雜的生活》一書中指出:「在過去50年裡,物質財富的極大豐富並沒有使人們增加多少快樂。這是進步的悖論。今天的一代人比以前更富裕、更健康、更安全,享有更多的自由,但他們的生活卻似乎更壓抑……」。 美國社會心理學 家萊恩 博士經過研究得出:在最近40年間,自認「非常幸福」的美國人一直呈下降趨勢。一項最新統計還顯示:在1960-2000年期間,按不變價格計算,美國人均收入翻了三番,但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卻從40%下降到30%左右。在法國、英國和美國等經濟發展較快的歐美發達國家,最近十幾年間,精神抑鬱的人數卻在與年俱增。對此萊恩解釋說:收入水平與幸福之間並不是直線關係,而是曲線關係。在收入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前,收入提高會增加幸福;但當收入水平超過一定高度時,它的進一步提高未必會明顯增加幸福感。 佛陀早就說過,金錢不是萬能的!現在這句話已經被越來越證實了。上述的數據很明確地顯示,人類幸福感的來源不是物質生活。 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生活,但又似乎都在經歷不幸。今天,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即使擁有更多的物質與金錢,並不能保證會因此而獲得更多的幸福。這些道理在佛經裡講得非常清楚,但西方的經濟學家和心理學家現在才發現。 龍樹菩薩在《親友書》裡面講過一個比喻:「如痲瘋病蟲蠕動,為得樂受皆依火,非但不息苦更增,當知貪欲與彼同。」痲瘋病人的皮膚下面有一種小蟲,病發作的時候奇癢無比而且也很痛,很多病人為了減輕痛苦,就去烤火,不料小蟲在受到刺激後,反應非常強烈,結果使病人更加痛苦。這個比喻,就是暗指人的貪欲。我們一直都認為,金錢會給我們帶來幸福,然後拼命去掙錢,結果有了錢反而更不幸福。 另外,《親友書》及其他論典當中也講:「一切妙欲如鹽水,愈享受之愈增貪。」物欲及物質享受就像鹽水一樣,人越喝口越渴,如果不懂得少欲知足,無限膨脹的欲望就會使人越來越痛苦。 事到如今,很多現代人心裡都劃了一個巨大的問號:我們以前認為,經濟發達以後,人就會幸福,但如今的事實怎麼並非如此呢?這是實實在在的數據告訴我們的啊!這是不是說明,當有一天我們像西方人那麼富裕的時候,會不會也一樣不幸福呢? 過去西方的一部分哲學家也認為:金錢或物質生活是幸福的來源。從文藝復興運動的時候開始,就有人這麼說。比如,人文主義之父彼得拉克就揚言道:「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啟蒙運動的時候,法國機械唯物主義的代表人物,那個一直高喊「人是機器」的拉美特利也認為:人們的快樂和幸福是肉體器官通過感覺而得到的,他說:「幸福是不能依靠思想方式或感覺的方式的……如果在自己的思想中尋找幸福,如果想靠研究我們沒有注意到的真理來尋找幸福,那就是在沒有幸福的地方尋找。」伏爾泰也認為:生理器官的滿足,是人們追求幸福的根源和動力。他們竭力反對西方宗教的禁欲主義,認為感官享受是追求幸福的動力,無論是法律或者宗教,都不應該阻礙人的欲望。 在這些思想的帶動下,西方人拼命地掙錢,在奮鬥了幾百年以後,卻發現有錢了還是不幸福,儘管有了名車、別墅,有些人還有了遊輪、飛機,但精神上卻異常空虛、頹喪、痛苦,時至今日,他們已經無計可施了。 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的經濟學家理查.萊亞德(Richard Layard)在《幸福》(Happiness)一書中指出,「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的人均收入已經翻了兩番,我們擁有更多的食物、衣服和汽車,房子更大,中央空調更普及,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海外度假,一周的工作時間更短、工作待遇更好,最重要的是,我們的身體更健康了,但人們沒有因此而感到幸福。」 美 國 博士達林.麥克馬洪(Darrin M.McMahon)花了六年的時間來研究幸福,他應用了大量的歷史資料,以及人類現實生活中的經驗作為參考,寫了一本書,叫做《幸福的歷史》,其中指出:美國男性和女性的平均壽命在1900年為46.3歲與48.3歲,到了2000年已升至74.1歲與79.5歲……然而,如果從這樣的資料就推論西方人因為物質與科學進展而愈來愈幸福,卻是錯誤的想法。自1950年以來在美國從事的詳細調查顯示,美國人認為自己「幸福」的人數比例一直維持在60%上下,認為自己「非常幸福」的比例卻從7.5%下降到6%。此外,單極型憂鬱症比例也似乎大幅升高。 書的結論中寫到:「過去數千年來驅策著西方文化的那種渴望與追尋,那種崇高的不安,顯示了人類只要維持著凡俗的身份,就永遠無法知道某些事情,永遠無法回答某些謎題。極致幸福的聖杯就是其中之一。如同神話裡盛過基督寶血的聖杯一樣,極致幸福也可能只存在於我們的想像當中,一個救贖的聖物,一隻裝盛我們痛苦的容器。」 所有這些結論,都是人類歷史活生生的數據和經驗告訴我們的。 佛教不排除輪迴裡存在相對而暫時的幸福,但不認為有絕對的幸福,總的來說痛苦的比例占了絕大多數,這個觀點也許現在我們可以開始接受了。但肯定還是會有很多人覺得,沒錢的人痛苦,而有錢人不會痛苦,但上述事實已經說明,金錢可以給人類帶來幸福的想法是錯誤的! 我為什麼要說這些呢?這就表明,只要我們按照釋迦牟尼佛規定的生活方式去做,就能過上比較幸福而有意義的生活。 當然,如果溫飽不能解決,那也不會幸福,但是,當生活水準達到一個標準以後,就一定要少欲知足,假如那時候還不知道少欲知足,就永遠也不會幸福! 西方人經過了幾百年,才發現以前追尋幸福的方法是錯的。我覺得,也許再過一百年左右,全世界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最後都會不自覺地走到佛制定的這條道路上來,因為只有這條路才行得通,只有這樣才會獲得幸福。原來那種只有物質才能讓人幸福的想法與說法,在今天看來,似乎是一個死胡同了。一方面人類自己不會幸福,另一方面,大自然也不允許我們過這樣的生活,沒有那麼多的能源,地球供養不起,人類別無選擇,都要走這樣的路!所以,只有懂得怎樣生活,才會在輪迴當中獲得相對的幸福。 四、信仰──幸福的來源 另外,據一些調查數據顯示,在其他生活條件完全一致的情況下,有信仰和沒有信仰的人幸福感是不一樣的,有信仰的人的幸福感會遠遠超出沒有信仰的人的幸福感。 這是為什麼呢?一方面,是因為有信仰的人可以在混亂的社會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身份,在精神上有一個依處,明確了生存的目標;另外一個最重要的,是有信仰的人會適當地控制自己的物欲,多多少少地知道物質不可能給人類帶來最終的幸福,他們的欲望相對來說不是那麼嚴重,因而相對比較幸福。 五、幸福的途徑 我以前也說過,釋迦牟尼佛不但在空性、無我、光明這方面是超凡絕倫的,僅僅在追求世間的暫時幸福方面,都是無可比擬的。只有佛陀的思想,才是跨世紀的偉大思想。 以後我們要盡量地過這樣的生活,只要有車開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有名車;只要有錶戴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有名錶;只要有衣服穿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有名牌……少欲知足當然不是叫你不要穿衣服,不要吃飯,那是不可能的。 戒律有一個不能逾越的原則,就是不能要求凡夫去做他做不到的事情。佛陀非常透徹地了解凡夫的心態,凡夫什麼可以做到,什麼做不到,他很清楚,所以佛不會有過分的要求。他不會說,所有人一定要過艱苦的日子,而是要控制自己的欲望,把時間節約下來,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如果沒有這樣做,首先我們永遠也不會幸福,其次我們永遠也做不出有意義的事情。在這一點上,大家務必要三思! 《親友書》中有個偈頌是這樣說的:「佛說一切財產中,知足乃為最殊勝,是故應當常知足,知足無財真富翁。」佛陀諄諄告誡後人:在所有的財產中,知足少欲是最為殊勝的,所以應該恆常知足少欲。知足的人即使沒有財產,也是真正的富翁,因為只有這種人才能獲得究竟的大安樂。 《環球科學》雜誌2007年第4期中有一篇文章,題目是《如何變得幸福》,文中指出:「1不要專注於目標;2抽空當當志願者;3習慣適度;4爭取滿足;5練習活在當下。」其中也沒有說要掙很多錢、穿名牌、開名車……可見我們以前的觀念都陷入了誤區。 釋迦牟尼佛非常了解物質、金錢與人的欲望之間的關係,沒有錢的時候,人是什麼樣;如果有了錢,人的心態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所以他才給我們量身定制了這樣的生活模式。 凡夫卻不知道自己的心態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它的趨勢會向哪個方向發展,只認為物質生活會帶來幸福,因為我們今生沒有很多錢,沒有當過超級富翁,雖然前世當過,但早就忘了,所以對物質沒有一個真正確定的定義。當物質生活跟我們有一定距離的時候,多數人會嚮往物質財富,認為只有金錢才是消滅一切苦難的萬能解藥。 真正有意義的是什麼呢?這個問題只有到佛教裡面去找答案。其他諸如哲學等世間學科根本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他們往往認為,人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了,他們的人生意義,就是及時行樂,趁著活蹦亂跳的時候,要抓住當下,盡情享受,然而,儘管在追求享樂的過程中,浪費了自己的生命,消耗了大量的能源,破壞了生存的環境,結果還是不幸福。 這是為什麼呢?就是他們尋找幸福的方法出了問題。 對多數人來說,了知這些是有很大必要的。繼續追求物質生活?還是換一種更有意義的活法,這對我們的人生去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得到這樣的人身,聽到殊勝的佛法,還有一定的時間去修行,這是我們極為難得的一次機會。除此之外,世間的任何其他東西都不會如此難得,不要說世間人很羨慕的名利、財富等等,哪怕是珍貴無比的如意寶,我們前世都曾經擁有過,將來也一樣會擁有,但這些東西並沒有給我們今天留下任何好的結果。 我們一定要知道,就像汽車的用途不是燃燒燃料而是運輸,燃燒燃料只是汽車的「生存方式」,在消耗燃料的同時,汽車也要管運輸一樣,人的用途也不是吃喝玩樂,吃喝是人類的生存方式之一,但不是人類生存的最終目標。 什麼是人類的最終目標呢?對沒有信仰的人來說,這個答案永遠也找不到;但作為一個佛教徒,我們要做的,就是珍惜現有的機會,好好地修行,更好地服務一切眾生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zd000074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